本文目錄一覽:
《寫意》——元·徐賁 看山看水獨坐,聽風聽雨高眠。客去客來日日,花開花落年年。世間萬物紛紛擾擾,一切皆有緣由,最后都將歸于塵埃。
品茗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題鶴林寺僧舍》【唐】李涉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怎一個閑字了得,為追趕春天的尾巴去登山望遠,與一位僧人閑聊很久,忘記了名利,忘記了時間,忘記了煩惱,難得清閑難得清靜,得一閑時間真的不易。
1、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
2、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她生于神宗元豐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
3、李清照 (108-115) 號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學家,山東濟南人,生于北宋元封七年,山東章丘,逝于臨安,享年七十二歲。歷史上與濟南歷城人辛棄疾并稱“濟南二安”。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學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學,早有才名。以詞著名,兼工詩文,并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
當時的李清照跟著丈夫趙明誠到江寧(位于南京)知府任上任職,路上看著逃往的黎民百姓、大臣軍士,不禁感慨「 ”南渡衣冠思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 她深深覺得宋朝當時就是缺少像王導、劉琨那樣的賢相良將,才會在金兵的鐵蹄下節節敗退。
只能說李清照實在是個才女,隨便寫的詩句都很有文才,透露出她的才華。所以,原本只是一個撒嬌的句子,但是因為太過經典,現在就成為了千古名作。這首詩詞就是《減字木蘭花》,是在李清照18歲的時候寫的。當時她剛剛和丈夫成親,兩個人非常的甜蜜和幸福。所以就寫了這首詩,向自己的丈夫撒嬌。
這是李清照在向南方逃亡的路上,一次路過烏江,不由得想起了項羽,所作下的詩。
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天才女作家,她的詞作構思尖巧,詞句清新,早已被公認為名家。 李清照的詩作雖存留甚少,但其中的英風豪氣,不讓須眉,也足以令人心折。 李清照的詞作中透露出一種獨特的魅力和風骨,她的作品如人,自然而然地浸潤其中,直至內心最深處。
李清照詞中花之意象 在李清照現存的四十多首詞中,頗多自然意象,竟有三十五首詞寫到花,花這頻頻出現的意象,在她詞的意象系統里占據了最主要的地位。如海棠、梅、菊、桂、荷、銀杏、芭蕉、丁香、梨等等,花之意象幾乎篇篇出現。
1、劉邦就不同了,在楚漢力量對比懸殊的時候,在項羽把他分封到漢中的時候,在他老父親被項羽殺害的時候,都沒有動搖他的意志和信心。由于項羽的角色定位不高,決定了他走得不可能太遠。從對自己的角色定位來看,項羽的最高目標也就是西楚霸王,沒有更高的視野。從他分封諸王后就萬事大吉可見一斑。
2、說到劉邦項羽,每個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對于劉邦項羽也有很多想法。我很喜歡這個時期的故事,所以我對于他們每個人都有屬于我自己的想法。項羽出身高貴,而劉邦出身低微。項羽是英雄而劉邦是梟雄。按理說,我應該欣賞項羽,但是,我卻欣賞劉邦。
3、項羽幼年喪父,跟隨叔父項梁長大成人。項羽少年時對讀書、學劍不大感興趣,項梁很生氣。項羽說:“書足以記姓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愿學萬人敵。”于是項梁就教他學兵法。項羽很高興,但略知一點大意,卻又不肯學完它。這說明項羽是一個聰明卻又浮躁的英雄。
4、說起劉邦與項羽的身世,你一定會大吃一驚:項羽出生在貴族,講義氣、風度翩翩、且天資聰慧;劉邦是貧民出生,十分粗魯、常常醉酒不付錢。
寫點面結合的小練筆150字: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百花盛開,大地一片生機。一棵棵小草從夢中蘇醒過來,悄悄的鉆出土地,嫩嫩的,小小的,細細的,怯生生的,不過,很快的,它們就舒展開柔嫩的綠葉,像為大地鋪上了一層綠毯。
我的外公是個地地道道的莊稼老漢。古銅色的臉上,深深地刻著一道道皺紋;兩只小蒲扇似的大手,長滿了老繭。雖說外公今年已六十多歲了,可干起莊稼活來,居然還敢跟年輕人從個高低。爸爸長著濃濃的眉毛,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總是閃著嚴厲的目光。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第19課窩囊的大老虎選做小練筆怎么寫150字如下:我有一只窩囊的大老虎,它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每次看到它,我都覺得它很可愛,尤其是它那憨厚的眼神和傻乎乎的動作,總是讓我笑得前仰后合。有一次,我帶它去散步,它卻突然跑起來,把我嚇了一跳。
一天早上,學校門口開來一輛小車,從車里走出來一位美麗的小女孩。短短的的頭發,黑黑的,整齊的劉海搭在額頭上,天真極了。那紅撲撲的小臉,像個紅蘋果,眉毛彎彎的,像柳樹葉一樣,一對烏黑明亮的大眼忽閃忽閃,叫人一看就知道她聰明伶俐,鼻子高高的,尖尖的,嘴巴像櫻桃,紅紅的。
螞蟻都擠不進去。這時,迎面走 來一位阿姨,拿著雨傘親切地對 我說:“小朋友,淋到雨了吧!” 說完,她拿著雨傘為我遮雨,我 連忙道謝。過了一會兒,雨停了,太陽 公公露出了笑臉,好像為我們人 類有這樣美好的心靈所打動而高 興。
思雨 小時候,住在瓦屋下,每當下雨,便能聽到淅淅瀝瀝、凄凄然然的雨聲。長大了,住在鋼筋混凝土的森林中,聽不到雨聲凄然,似乎生活缺了不少的靈氣,缺了能讓人感動的至柔至弱的東西,心在慢慢地沙化。于是就懷念起那瓦屋雨聲。
1、程郁綴 男,1950年1月生,江蘇省濱海縣蔡橋鎮人。1969年9月參加工作,1975年8月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留校任教。在北大中文系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科研工作,現任中文系教授,科學研究部副部長、社會科學辦公室主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韻文學會會員,中國俗文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