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的精品課程——《煉鋼工藝學》是一門專為冶金工程專業學生設計的專業課程,開設于大二年級第二學期,總計90學時,其中80學時用于課堂教學,4學時用于考證輔導,6學時則安排在仿真模擬實驗環節。
2、煉鋼工藝學 課程介紹課程性質《煉鋼工藝學》是冶金系冶金工程專業一門專業課。計劃開設90學時,其中課堂教學80學時,考證輔導4學時,仿真模擬實驗6學時。在大二年級第二學期開設。
3、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是一所位于中國安徽省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學院以冶金、材料、機械等專業為主導,同時也開設了其他多個專業方向。
4、本專業開設的主干課程有:英語、高等數學、計算機基礎、電路與磁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工廠電氣控制設備、電力電子變流技術、工廠供電、自控系統及交流調速、可編程控制器(PLC)等。學生畢業后可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電氣設備的運行、維護維修及相關技術管理工作。
設計我國第一座新型煉鋼平爐1941年,邵象華接受資源委員會的委任,在四川綦江電化冶煉廠籌辦煉鋼廠。 這座平爐的設計和投產,受到當時的領導和冶金界同行的稱贊。抗日戰爭勝利后,煉鋼廠停產。后來大冶鋼廠采用了邵象華的設計,建造了同樣的平爐。
邵象華院士,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一位鋼鐵冶金學家、鋼鐵工程技術專家,中國鋼鐵冶金工程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邵象華設計并主持建設了中國第一座新型平爐,開發了多種鋼種生產工藝,創立了從廢鋼渣和鐵水中提取鈮的獨特工藝,并開展了應用基礎研究。
邵力子是國民黨政府官員,后加入共產黨,擔任過多種重要職務。邵荃麟是現代文藝理論批評家,邵希平則是江蘇省人民政府僑務官員。邵象華是鋼鐵冶金專家,邵循正是著名歷史學家,邵逸夫是電影制作者和慈善家。
成國光,男,1964年11月出生,江蘇武進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原為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鋼鐵冶金系主任,現加入北京科技大學鋼鐵冶金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擔任“高溫過程反應機理及動力學”梯隊負責人,創建“特殊鋼冶金課題組”。
成國光,1964年11月出生于江蘇省武進,是一位具有豐富學術背景的教授,同時也是博士生導師。他在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擔任重要職務,目前是鋼鐵冶金系的主任。在中國金屬學會特殊鋼連鑄學會中,他以委員的身份積極參與行業交流與研究。
成國光先生的學術生涯始于1980年,他在那一年從馬鞍山鋼鐵學院(現在的安徽工業大學)成功畢業,獲得了他的第一個學位。緊接著,他在1984年至1987年間在馬鞍山鋼鐵公司的第二煉鋼廠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 同年,《燃料與化工》上的一篇論文,溫治研究了干熄爐-鍋爐系統最佳操作與控制的數學模型,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統穩定運行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