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日本在這場貿易摩擦博弈中鎩羽而歸,外因是美國主導對日經濟政策強硬化,內因則是日本缺少大局觀,沒有從戰略角度處理當時的問題。陰謀論也好,外因論也罷,美國在日本經濟泡沫化及10年衰退與低迷中確實扮演了一個不負責任的角色。一是廣場協議限制了日本政府調控經濟能力。
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吹起的這一個泡沫,是人類經濟史上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個。在泡沫破裂后的15年間,日本都在為這個泡沫還債:經濟蕭條、政局動蕩、犯罪率上升。 “1993年的時候,日本人用了22年的時間,終于使人均GDP從世界第18位,達到了世界第一;但到現在,又經過了14年時間,日本的人均GDP從第一回到了第18。
按理說,日本還是美國的盟國,其經濟也是美國扶持起來的,美國也沒有分裂日本的必要(要分裂,二戰時就分裂了,也不用等到80-90年代)。
一旦泡沫破滅,在泡沫形成過程中發生的債權債務關系就難以理順,形成信用危機,這將給國民經濟的運行帶來相當大的沖擊和危害。以日本為例,泡沫經濟崩潰后的第一大難題就是出現了金融機構大量的不良債權。經過五六年的消化,日本的銀行至今還有30萬億日元的不良債權,這就像一顆定時炸彈,威脅著金融系統的安全。
美國之所以能基本避免住宅價格如同股市一樣大起大落,原因是有一套抑制房地產泡沫瘋狂增大的機制,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住房貸款利率。美國的貸款利率幾乎是每天都在變動,尤其是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的變化,勢必影響到固定貸款利率。
1、日本對美國有一種復雜的情結。二戰后日本遭美軍占領,這是日本史上前所未有的恥辱。但二戰后,在美國提供的安全保護下,日本經濟實現了騰飛。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援和幫助,日本不可能迅速崛起為世界經濟強國。日本對美國的感情十分復雜:仇恨、感恩、屈辱、尊敬、畏懼,隨著歷史背景的轉換而交替出現。
2、股市崩盤、樓市崩潰,給日本銀行體系、金融市場、消費投資以近乎毀滅性的打擊,日資在艱難度日中大規模虧本退出美國,日本經濟陷入了二戰后最嚴重的長達10年的不景氣狀態,直至在最近2-3年才逐漸走出低谷。這就是日本常說的:“失去的十年”。經濟學用詞叫“泡沫經濟破滅”。
3、陳向陽認為,其大致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待世界,從對國際競爭的積極參與中最大限度地維護與促進中國的國家利益;二是從全球的角度來審視中國的發展,即站在全球的高度,準確把握中國所處的位置,并以中國的發展來促進世界的進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