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單思不學,會變成空想、妄想;單學不思,又會變成書呆子?!躺兴嫉湫驼摀拔┮坏耐取?——思考是靈感的源泉 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才華橫溢,可是有一次為了描繪一個孤獨的男子怎樣保護和疼愛他的心上人,苦思冥想了兩天,還是一無所獲。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笨鬃痈嬲]他的學生的這句話,道出了他所主張的讀書方法———學習與思考相結合。隨后,一些古代的學問家根據親身實踐和體會,對孔夫子的讀書方法作了補充和完善,提出了“熟讀精思”、“好學深思”的觀點。這種觀點在今天看來,仍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一個人從接受知識到運用知識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記與識、學與思的過程。學是思的基礎,思是學的補充,這二者是緊扣的兩環,缺一不可。正如人體對事物的消化過程那樣,只學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圇吞棗;舉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經消化、吸收,所學知識無法化為“己有”。
看了今年部分省的語文高考作文題,想起的一個問題是我們太需要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2012各地高考作文題點評:理性思維來了。 遠在16世紀末,17世紀初,利瑪竇在《中國札記 》里,批評中國人沒有理性思維,中國人缺少理性精神。
九球天后潘曉婷在接受一次訪問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當我在練習或者打比賽時,必須耐得住寂寞,即是拋棄一切雜念,只能用審慎的思維完成練習或比賽;而當我與朋友在一起時,我就會轉變為一個感性的自己,會快樂、會傷心、會感動”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理性成就成功,感性支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