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第1章";通信概論";,詳細闡述通信的基本概念,以及通信系統(tǒng)的構成與主要質量指標,特別關注數(shù)字通信系統(tǒng)的性能指標。第2章";信源編碼";,講解信源編碼基礎,包括無失真編碼(如哈夫曼編碼和游程編碼)和限失真編碼(如標量量化和預測編碼)。對于連續(xù)和離散信源,分別探討了不同的編碼策略。
2、第6章寬帶抗干擾技術,主要介紹擴頻通信的基本概念、各類擴頻通信系統(tǒng)及其抗噪聲,性能,重點是直接序列(1)S3擴頻通信系統(tǒng)和跳頻(FH)通信系統(tǒng)。第7章無線通信接收技術,主要介紹無線接收的均衡技術和分集技術。
3、Poisel博士的貢獻在于,他將復雜的通信理論與實戰(zhàn)應用相結合,使讀者能夠理解和應對日益復雜的電子戰(zhàn)環(huán)境。他的工作對于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和安全防護具有深遠影響,是通信干擾技術研究的重要參考文獻。
4、下面是我?guī)痛蠹艺淼膬?yōu)秀的plc畢業(yè)論文參考文獻,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5)移動通信基站交流電力變壓器高壓側三根線,應分別就近對地加裝氧化鋅避雷器,電力變壓器低壓側三根相線應分別對地加裝無間隙氧化鋅避雷器,變壓器的機殼、低壓側的交流零線,以及變壓器相連的電力電纜的金屬外護層,應就近接地。出入基站的所有電力線均應在出口處加裝避雷器。
還要看是幾代基站。國內現(xiàn)在推行的都是五代3G的。 二點五下乘以九,往上減一順號走。 三十五乘三點五,雙雙成組減點五。 條件有變加折算,高溫九折銅升級。 穿管根數(shù)二三四,八七六折滿載流。此為鋁芯線推算負載電流量。250A應選用(95mm)120mmX5倍=(237)300A。
它是電磁波譜中能量不足以引起電離的部分。非電離輻射的天然來源包括陽光、火和熱輻射;人造來源包括微波爐、移動通信基站、手機、計算機、無線Wi-Fi路由器、藍牙設備、輸電線、家用電器和核磁共振成像等。
項目實訓進一步延伸,TDMA和DS-CDMA移動通信,讓讀者通過實踐掌握這兩種多址技術。4G部分則關注其概述、關鍵技術和發(fā)展現(xiàn)狀。最后,移動通信設備安裝部分,包括基站天線的安裝、基站機房勘查、饋線系統(tǒng)安裝規(guī)范以及基站天饋系統(tǒng)工程,為實際操作提供了實用指南。書后還有參考文獻,供進一步研究深化理解。
覆蓋主要是由于網絡規(guī)劃、地理因素等原因造成的小區(qū)內通話不當。覆蓋區(qū)域過大時,可能造成切換頻繁,可能會形成較大的相互干擾;覆蓋區(qū)域過小時,通信時的掉話率較高、切換成功率較低。孤島覆蓋的問題可以通過測試電平發(fā)現(xiàn),可以通過實際的勘察,確定原因。
移動臺(MS) 其包括手機和車臺等,是用戶端終接無線信道的設備;通過空中無線接口Um,給用戶提供接入網路業(yè)務的能力?;?BS) 其設于某一地點,是服務于一個或幾個蜂窩小區(qū)的全部無線設備的總稱。它是在一定無線覆蓋區(qū)域內,由移動交換中心(MSC)控制,與移動臺通信的設備。
1、利用原始文獻(如專業(yè)期刊、科技報告、專利文獻等)搜集文獻資料。 利用三次文獻(如綜述、述評、百科全書等)搜集文獻資料。 通過互聯(lián)網和光盤數(shù)據庫搜集文獻資料。撰寫文獻綜述的注意事項 搜集文獻應盡量全面。 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
2、采用了文獻中的觀點和內容應注明來源,模型、圖表、數(shù)據應注明出處,不要含糊不清。 文獻綜述最后要有簡要總結,表明前人為該領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礎。 所有提到的參考文獻都應和所研究問題直接相關。
3、基于第四代移動通信采用以上關鍵技術以及國內外的發(fā)展現(xiàn)狀,對第四代移動通信所面臨的問題做出了總結,并且對第四代移動通信未來的發(fā)展做出了展望。 論文是在閱讀了大量文獻后做出的總結,相信對了解第四代移動通信有一定的意義。
4、作者:宋燕輝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11月 ISBN:9787115200792 開本:16開 定價:200元 《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是一本全面而深入介紹3G技術的專業(yè)書籍。
5、《3G核心網技術揭秘:CS, PS, IMS》出版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定價:人民幣400元 本書深入探討了第三代移動通信核心網的技術原理和應用,內容涵蓋了電路交換(CS)域、分組交換(PS)域和IP多媒體子系統(tǒng)(IMS)的關鍵技術,以及3G業(yè)務等。
1、android論文參考文獻「范文」Android是一種基于Linux的自由及開放源代碼的操作系統(tǒng),主要使用于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由Google公司和開放手機聯(lián)盟領導及開發(fā)。
2、具體有以下幾種類型:M——專著C——論文集N——報紙文章J——期刊文章D——學位論文R——報告,采用字母“Z”標識。對于英文參考文獻,還應注意以下兩點: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則,具體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書名、報刊名使用斜體字。
3、文獻綜述是對某一領域或專題的大量文獻進行整理、篩選、分析、研究和綜合提煉而成的一種學術論文。它是高度濃縮的文獻產品,可以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tài)、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文獻綜述通常包括前言、主題和結語三個部分,主要目的是為科研選題提供參考和指導。
4、文獻綜述主體部分的格式一般由前言、主題、結語三大部分組成,看起來和科技論文相似,但論述的重點不同。
5、TETRA系統(tǒng),295頁),直至第10章的GSM-R系統(tǒng)(第10章:GSM-R系統(tǒng),460頁),各章節(jié)分別介紹了不同國家和地區(qū)采用的數(shù)字集群通信技術實例。最后,本書的尾部附錄列出了所有專業(yè)術語的縮略語解釋(縮略語),方便讀者查閱,而參考文獻部分(參考文獻,509頁)則提供了進一步研究和深入學習的資源。
6、論文投稿需符合嚴格的標準,包括明確的論點、可靠的數(shù)據、嚴密的邏輯和精煉的文字,每篇文章需包含題目、作者信息、摘要(100字左右,包含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關鍵詞(3-5個)、正文、參考文獻(至少3條,采用順序編碼制)以及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