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所謂學科核心素養,具體指的是某一學科或學習領域的核心素養,學生通過學習這門學科后所獲得的關鍵成就,體現學科特有的育人價值。學科核心素養強調的并非單純的知識與技能,而是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2、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經驗、基本品質、生活基本態度。
3、學科本位強調學科的獨立性和重要性,把學科凌駕于教育之上,凌駕于人之上,學科成為中心,成為目的,學校教育、課堂教學成為促進學科發展、培養學科后備人才的手段。
4、學科本位強調學科的獨立性和重要性,把學科凌駕于教育之上,凌駕于人之上,學科成為中心,成為目的,學校教育、課堂教學成為促進學科發展、培養學科后備人才的手段。優點:知識量豐富,各學科自身體系較完備。缺點:未與其他學科有機結合,沒有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體內容如下:堅持實施素質教育,不以學生的成績成為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要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多注重學生的性格與本性發展。堅持以老師為主導地位,學生為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不僅能掌握知識,還能學會怎么學習,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育人導向發生變化:更加注重學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養的培養,關注學生的生命質量和價值,突出終身發展的核心素養。課堂教學發生變化:更加關注課程建設綜合化、主體化發展趨勢,強調課程整體育人功能和價值。
實踐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實際操作,學生能夠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和思維方式,從而提高其各方面的核心素養。學校應該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如社會實踐、科技創新競賽等,讓他們能夠充分地接觸社會、了解社會。
課程設計方面 融合核心素養目標:將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融入課程設計之中,確保課程內容與核心素養緊密相關,形成有機整體。跨學科整合:打破學科壁壘,進行跨學科整合,使學生能夠在不同學科之間建立聯系,培養綜合素養。
第一,要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關鍵在教師,教師要努力改進教學方法。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也是學生品格形成、生命成長的地方,是學生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的重要場所,落實核心素養的基本載體是課程,主渠道是課堂,最根本的是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的轉變。
第三點:重視學生直接經驗的形成,處理好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系 不只需要關注學生對于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還需要關注學生對基本思想的把握和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不只需要學生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需要關注學生是否具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全面考核和評價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我用二天時間,系統閱讀、批注、摘錄了余文森先生新作一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收獲頗豐。 首先,我弄清了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區別及聯系,明晰了核心素養中的核心品質及關鍵能力的內涵。(詳見筆記) 其次,我對雙基、三維目標、核心素養目標的緣淵、立意、演變有了系統認知。
余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共分為三篇,分別從“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部分對教師進行了專業理論及實際操作上的指導,是一本非常有使用價值的書籍。
核心的意蘊:基礎性,核心素養是其他素養發展的基礎,是個人終身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唯有堅守基礎性,我們的教育才不至于偏離軌道,走向或唯智、或唯才或唯考...進而出現“搶跑教育”。